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政策法规 >> 诉前财产保全是什么,如何解除?
在实务中,拿到判决容易,执行难,费了半天劲也收不到钱。这个时候,如果能提前对被告的财产进行保全,避免被告听到风声后转移财产,就能大大提高收到钱的概率。
网友咨询:
诉前财产保全如何解除?
律师解答:
诉前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受理前,为了不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保全,或者责令被申请人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民事强制措施。人民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后,有权解除保全裁定的主体只能是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上级人民法院,排斥除此以外的其他法院对非本院保全裁定的解除,同样也将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排除在外。
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保全裁定:(一)保全错误的;(二)申请人撤回保全申请的;(三)申请人的起诉或者诉讼请求被生效裁判驳回的;(四)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解除保全的其他情形。解除以登记方式实施的保全措施的,应当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则采取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不复存在,人民法院亦及时解除诉前保全。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有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情况发生的,如当事人已自觉履行了调解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给付义务,或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采取保全措施明显错误的等,均应依法及时解除财产保全。
律师补充:
保全裁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者解除,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期限连续计算,执行法院无需重新制作裁定书,但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的除外。诉前保全属于应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护利害关系人不致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但这种无诉讼依据即对他人财产进行干预的行为无疑会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害。因此,为避免被申请人因保全时间过长而扩大经济损失,敦促申请人及时行使诉权,法律对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的起诉期限提出了明确要求。申请人提出诉前保全申请并提供担保后,法院作出诉前保全裁定,保全即具有司法强制属性,非经法院裁定解除,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