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法定可强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么?
现代社会,加班逐渐成为互联网等行业的常态,长期加班、经常熬夜、过度劳累的问题越来越普遍。那么法定可强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么?
网友咨询:
法定可强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么?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张向丽律师解答:
法定可以强制加班的情形: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资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
3、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4、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张向丽律师解析:
为了避免因加班问题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从审判的角度出发,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 . 用人单位应当健全规章制度,降低诉讼风险。涉及加班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当在规章制度中完善加班审理的流程、加班工资的计算、休息休假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款和事项,并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告知劳动者或向劳动者公示,做到有章可循。如果出现纠纷,双方都能够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寻求自身利益的保护途径。
2 . 劳动者要加强权益保护意识,明辨不法行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劳动者就更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辨用人单位存在哪些强制或变相强制加班的行为。要有保留证据的意识和勇于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
3 . 在法治轨道内,行使自身权益。于劳动者而言,提供劳动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对于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主张;于用人单位而言,保护劳动者的法定休息权利,既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又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一味要求劳动者付出,到头来不仅不能如己所愿,还有可能会落得违法的窘境。
张向丽律师,在合同、清欠、不良资产处置、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诉讼和非诉讼经验,自2010年以来在法律行业内处理过上千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服务,擅长交通事故、工伤案件,办过多起经典案例。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