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刑事辩护 >> 什么情况下检察院不会批捕?
一般公安机关在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就开始申请逮捕工作,因为刑事拘留的时间只有37天,公安机关为了便于获得口供,都倾向于长时间的羁押犯罪嫌疑人。那么在实践中,什么情况下检察院不会批捕?
什么情况下检察院不会批捕?
检察院不批捕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证据不足,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
2、犯罪情节显着轻微,不构成犯罪;
3、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
4、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5、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等。
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
(六)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七)犯罪嫌疑人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以上就是“减刑的实质条件都有哪些?”的相关内容,证据不足,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犯罪情节显着轻微,不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等情形下,检察院不会批捕。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