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融资借款 >>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有什么法律风险?
民间借贷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意识薄弱,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导致发生一系列的民间借贷纠纷。
网友咨询: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有什么法律风险?
律师解答:
1.借款人不按约定还本付息的风险:如果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或者拒不还款,那么出借人极有可能要遭受本息损失。
2.借款人不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风险:一旦借款人的行为被定性为刑事犯罪后,出借人就往往难以再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追回借款。
3.对方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风险: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尽管借款人仍然有义务返还本金,但约定的利息则不需再偿还。
4.未要求对方出具借条或者借条内容不规范的风险:双方在订立借条时常常过于随意,导致遗漏如借款人身份证号、利息等信息,最终增加维权的成本。
5.现金给付的风险:在债权人无法提供转账凭证的情况下,将大大增加出借人的举证难度和举证成本。
6.暴力催收的风险:即使是对于合法债务,债权人也不能以侵害债务人合法权益的方式催讨,否则也有可能在不理智之下涉嫌非法拘禁、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刑事犯罪。
7.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的风险:同一出借人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反复从事有偿民间借贷行为的,一般可以认定为是职业放贷人。
8.高额利息风险: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律师补充: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出借人既要审慎出借借款,做到“借款必留痕”外,通过多种方式保证资金安全,也要避免涉足非法放贷行为,防范各类风险。,证据向来都是决定诉讼胜败的关键。民间借贷纠纷主要的证据就是借条,在诉讼中,除非一方能证明该借条是通过不合法方式取得,否则持借条一方的还款主张得到法官支持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借款时应尽量让借款人出具借条。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