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劳动工伤 >>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怎么判?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该怎么判?
1、自然人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要是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一、应认定构成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情形有哪些?
1、劳动行政部门即各级劳动监察大队已向用人单位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2、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向用人单位送达《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仲裁不论是否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均构成。
3、各级法院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民事判决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判决书已生效或虽因劳动者提起上诉而没生效但用人单位没有提起上诉的。
4、各级信访机关已向用人单位送达批转文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5、具体来说是行为人采取了欺骗、隐瞒等非法手段,达到故意不支付的目的。首先,刑法采取“定性+定量”的立法模式,因此拖欠劳动报酬的数额上应该有限制。二是时间上也要作出限制。三是程序上也要作出限制。如之前需通过劳动仲裁并有仲裁裁决或有相关部门的责令、判令支付薪水的文书等。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财产权益。
(2)客观方面:以转移财产逃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可以说是恶意。
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私人老板,若是雇佣了他人,都是需要向雇佣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具体的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等事项可以由雇佣双方协商确定。若是到了约定的报酬支付的日期,单位、私人老板暂时没有支付能力,可以向被雇佣的人说明不能如期支付的原因,并约定支付的日期。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