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法律常识 >> 建筑工程 >> 如何认定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行为,有什么法律风险?
建设工程合同中,违法转包、分包、挂靠行为层出不穷,名义上往往冠以内部承包、专业劳务分包等形式,但是实质上却是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那么,如何认定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行为,有什么法律风险?
网友咨询:
如何认定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行为,有什么法律风险?
黑龙江智胜律师事务所周婷婷律师解答:
建设工程内部承包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工程交由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在册的项目经理等企业职工个人承包施工,承包人对工程施工过程及质量进行管理,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对外承担施工合同权利义务的,属于企业内部承包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结合下列情形综合认定是否属于内部承包:
(一)合同的发包人为建筑施工企业,承包人为建筑施工企业下属分支机构或在册的项目经理等本企业职工,两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的;
(二)发包给个人的,发、承包人之间有合法的劳动关系以及社会保险关系的;
(三)承包人使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资质、商标及企业名称等是履行职责行为,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项目施工,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约定向建筑施工企业交纳承包合同保证金的;
(四)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或其他现场管理人员接受建筑施工企业的任免,调动和聘用的:
(五)承包人组织项目施工所需的人、财、物及资金,由建筑施工企业予以协调支持的;
(六)承包人在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管理和监督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承包人与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对经营利润进行分配的。
周婷婷律师解析:
内部承包制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项目责任人主观能动性、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但其也暴露出不少系统性缺陷,在法律风险上主要包括内部承包人以项目部名义签订买卖、借贷等经济合同,被法院或仲裁机构认定为表见代理的风险;内部承包人以实际施工人名义起诉要求施工企业承担工程款支付责任的风险;内部承包人挪用、侵占等经济违法犯罪风险;内部承包人个人行贿使得施工企业被牵连认定单位行贿罪的风险等。
另外,在内部承包人拟起诉发包人主张工程款,而施工企业出于各方原因综合考虑决定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内部承包人很可能会以实际施工人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发包人、施工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此时,施工企业将面临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承担支付责任的法律风险。
周婷婷律师,于智胜律师事务所执业,自执业以来,用专业的能力,敏锐的思辨,真诚的态度为许多当事人解决了法律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