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法律常识 >> 建筑工程 >> 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内部承包行为如何认定?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经常发生内部承包的行为,承包是需要取得发包人的同意的,并且需要签订内部承包合同。那么,根据我国法律,如何认定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行为呢?
网友咨询:建筑工程里面,企业内部承包是什么意思?是否违法呢?内部承包的行为有哪些?
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周劲松律师解答:
认定建筑企业的内部承包行为的标准主要是:
(1)合同的发包人和承包人两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的;
(2)社会保险关系的;
(3)建筑资质、商标及企业名称等是履行职责行为,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项目施工,交纳承包合同保证金的;
(4)接受建筑施工企业的任免,调动和聘用的;
(5)承包人组织项目施工所需的人、财、物及资金,由建筑施工企业予以协调支持的;
(6)承包人在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管理和监督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承包人与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对经营利润进行分配的。
周劲松律师解析:
为就特定的生产资料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权所达成的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不违法。
内部承包为企业作为发包方与其内部的生产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职工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就特定的生产资料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权所达成的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
作为一种内部经营方式,内部承包合同实际上是为明确公司与员工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分工,而这种分工并不为法律和行政法规所禁止。由于内部承包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责、权、利相统一的问题,达到提高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
内部承包的影响:
1、作为承包关系的一种,企业内部承包与企业承包经营由于合同主体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完全平等,决定了两者均体现着一种纵向的经营关系。
2、承包股东在承包经营期间,掌握着发包公司部分决策权、人事权、监督管理权。当这种权力失去必要监督,完全为承包股东的个人利益服务时,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
3、承包股东在交纳承包费后就享有一定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利,监事(会)作为发包公司的监察机构,依然要信守发包公司与承包股东之间的约定。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尚未对其有过系统的规定,但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本身并不违法。只是在建设工程领域中,这一管理模式常常涉及“违法分包、转包或挂靠”等法律风险问题,不仅致使原本的内部承包合同归于无效,还为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
具体而言,这种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内部承包人的资格择选与日常监管中。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承包人资格的择选缺乏严格的审核标准,通常就是“谁承接到工程业务,谁就是项目经理,谁就可以进行内部承包”;同时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后,缺乏对工程项目与内部承包人的日常监管。
2003年执业,专职律师。江苏省律协省直建筑房地产业务委员会会员。专业建筑工程和刑事辩护律师。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