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刑事辩护 >> 为了买房办假证、假离婚,“刑”不“刑”?
2022年1月,小帅为了顺利办理购房贷款,花四百块钱找人制作了假的离婚证和居民户口簿,然后小帅用这些假证在银行办理了贷款。不久,作假证的被警方抓了,通过排查交易记录,把小帅也给抓了。法院认为小帅为办理贷款,通过他人伪造离婚证、居民户口簿,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小帅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小帅办假证这一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犯罪,对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且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银行发现后不仅可以撤销合同,还可以要求夫妻二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买房置业要依法依规,切莫投机取巧、剑走偏锋,否则极易引发后续纠纷,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案被告人小帅办假证这一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犯罪,对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且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银行发现后不仅可以撤销合同,还可以要求夫妻二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婚姻关系必须基于双方自愿而进行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如已办理离婚登记,没有法定证据支持撤销登记或有一方不愿复婚的,婚姻关系无法恢复。
假离婚买房风险:
1、财产风险
共同财产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对夫妻原有两套房属共有财产,“假离婚”时两套房产归女方,在离婚协议上约定两套房屋归女方所有,即使后来复婚,这两套房都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2、“弄假成真”风险
有些“假离婚”者本来已经约定,在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行复婚。然而,离婚之后有些人却“假戏真做”,一方见异思迁,抛弃另一方,拒绝复婚,从而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形成社会不安定隐患。根据现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立法精神,为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尊重当事人人身自由及隐私,在行政程序上已取消对虚假离婚的处罚,即婚姻登记机关不再对虚假离婚登记行使撤销权。也就是说,虚假离婚后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无法获得婚姻关系上的救济,其不利后果完全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