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法律顾问 >>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形有哪些
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义务,是指证人负有的在法院进行法庭审理时出庭接受询问的义务。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形有哪些?
网友咨询: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解答:
以下几种情况,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的: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如证人身患疾病的。
(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路途遥远与交通不便须同时满足。虽然路途遥远但交通便利的,不能作为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理由。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能避免且不可克服的情况。
(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除了上述三种情形外,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经法院审查核实后,也可以不出庭作证。
律师补充: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负担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由当事人先行垫付,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主要包括: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用和补贴标准计算;误工损失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