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律师普法音频>> 综合律师普法音频>> 民事案件通常需要在多长时间内结案?
民事案件结案期限概述如下:
1. 对于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需要在立案后的六个月内完成审理。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须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再延长六个月。若仍需延长,需上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则需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理。若有特殊情况,经本院院长批准,审理期限可延长一个月。
3. 对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可一次开庭审结并当庭宣判,审理期限应在立案后的两个月内。若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一个月。
4. 当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对于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须由本院院长批准。而对于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5. 对于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如有特殊情况,须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
至于民事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其主要步骤如下:
一、起诉与受理
1. 起诉需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供副本。若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起诉需满足以下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案件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且属于受诉法院管辖。
2. 若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若不符合,应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二、审理前准备
1. 法院应在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需在收到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收到答辩状后五日内,应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被告不提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2. 受理案件后,若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应在答辩状提交期间提出。
三、开庭审理
1. 开庭前,书记员应确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 法庭调查按照顺序进行:当事人陈述、证人作证、展示证据、宣读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
3. 法庭辩论顺序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互相辩论。辩论结束后,法院按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4. 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应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调解的,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
5. 无论是公开审理还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都应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判时,需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判离婚判决时,还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可以一次开庭审结并且当庭宣判。
第一百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两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