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法律常识 >> 公司法务 >> 股权收购虚假出资的法律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形式?
虚假出资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其他发起人或股东的投资,即欺骗的是其他发起人和股东。那么股权收购虚假出资的法律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形式?
网友咨询:
股权收购虚假出资法律认定标准是什么,有哪些形式?
北京市重光律师事务所王卉律师解答:
一般而言,股权转让合同在双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并签名或盖章时成立,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起生效。
至于办理工商登记中的股权转让登记只有宣示性,并不对合同的生效产生影响。
股权转让合同与许多的民事合同不同,它更多地具有法定的生效要件或附有约定条件的生效条件。
《公司法》第三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
(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
(二)股东的出资额;
(三)出资证明书编号。
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北京市重光律师事务所王卉律师解析:
虚假出资的风险点:(1)已出资股东也可能为其他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买单”;(2)出借资金协助他人进行虚假出资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司法实践中,债权人会把债务人的所有股东都作为被告,特别是信誉好、资产多的国有企业股东。上述规定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设立公司及出借资金的法律风险,相关纠纷可能因此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即使国有企业出资到位、即使仅持有少部分股权,也可能会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最终还面临向虚假出资股东追偿无着的风险。
防范: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加强对其他股东的资信调查;除自己足额出资外,还必须认真监督其他股东的出资情况。
从事律师行业十余年,任多家企业及个人常年法律顾问,擅长民商事诉讼及非诉法律事务,在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并有大量相关诉讼、仲裁及商业谈判、合同撰写经验。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