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行业交流 >> 诉前调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诉前调解是指在立案前通过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 行业调解 、律师调解以及法院自行主持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网友咨询:
诉前调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
在法院立案庭内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当事人来院立案之时,立案人员应仔细审查案件,判断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是否有调解的可能。对法律关系基本清楚、事实争议不大、法律责任比较明确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立案法官应该充分行使释明权,主动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建议当事人首先选择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结束后,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调解失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另一种则是调解成功,争议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经法院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协议双方具有约束力。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员应当鼓励和引导、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协议,尽可能实现案结事了。不能现场履行,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或是民事调解书,给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赋予法律强制力。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凭借该裁定书或者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律师补充:
申请诉前调解需要提交的材料:
1.起诉状正本及副本;
2.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3.证据清单及材料;
4.正确填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以及提供对方当事人的有效联系方式;
5.诉讼所需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