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综合 >> 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的区别在哪里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网友咨询:
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的区别在哪里
律师解答:
1.行为人主观故意形态不同:
合同欺诈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而合同诈骗罪只能是直接故意。
2.行为人主观目的不同;
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其采用欺诈的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与判断,作出利己的行为。其行为的性质是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是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
而合同诈骗罪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的财物,行为人根本没有履约诚意。
3.行为人的手段不同
合同欺诈其虚构的事实与真相通常不会影响合同的履行,行为人只是会扩大自己的履约能力及标的物的相关质量、数量等问题。而合同诈骗罪采用的是《刑法》第224条所列出的主要手段。
4.对取得财产的处理方式不同
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对通过欺诈方式取得的财产,通常会按约使用。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对取得的财产,一般来讲主要是用于挥霍,且无偿还打算。
律师补充:
合同欺诈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1.伪造合同,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
2.货物引诱,即欺诈方利用对方急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
3.盗用、假冒名义,即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4.虚构主体,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
5.虚假广告、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
【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七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