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法妞问答免费注册 登陆

首页 发咨询 找律师 手机网站微信咨询 全国客服热线:400-618-8116

地区切换:通州区

首页>> 律师普法音频>> 法律顾问律师普法音频>>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2023-11-02 法律顾问 阅读量: 12589

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

1、含义不同

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政治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概念。公民是个的法律概念,它与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相对应,是指具有一定国籍的人。

2、范围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广。公民包括这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虽然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3、产生的时间

人民比公民产生的要早,它是伴随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公民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才出现的。在专制社会里是不存在公民概念的。

4、概念不同

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一个单独的个体无法称为人民。

5、感情和道义色彩

人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感情和道义色彩的名词。而公民则是个中性词,无感情色彩。

6、搭配不同

在实际运用中,人民一般和权力搭配,而公民一般和权利搭配。

公民应当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以及要求国家平等保护的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选举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组织组成人员的权利。

(3)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即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4)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5)结社自由和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6)人身自由权,即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以及非法搜查身体。

(7)人格尊严权,即公民的人格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

(8)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9)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10)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1)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2)受教育的权利。

(13)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14)休息权。

(15)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即公民在法定条件下,有从国家和社会得到经济上或物质上的帮助的权利。根据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原则,公民既然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就应当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计划生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热门推荐

客服热线:400-618-8116

微信扫一扫「法妞问答」立即开启语音咨询

济南暖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泰广场6号楼1703室

Copyright 2024 faniu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鲁ICP备1600413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69)

问题没解决?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10360 位律师在线 3 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