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 >> 精选文章 >> 知识产权 >>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最主要的三种知识产权是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中专利权与商标权也被统称为工业产权。
网友咨询: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律师解答:
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下列情形一般可以认定故意侵害知识产权:
(1)恶意抢注并使用他人驰名商标;
(2)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他人已注册驰名商标;
(3)在宣传或者提供侵权商品或者服务时遮挡、清除权利标识;
(4)在商标授权程序中知悉他人商标权,仍然实施侵害该商标权的行为;
(5)不当取得的知识产权被依法撤销、宣告无效后,仍然实施或者使用该知识产权且被认定构成侵权;
(6)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发出侵权通知后,仍然继续实施侵权行为。
律师补充:
适用惩罚性赔偿确定的赔偿总额为基数及基数与倍数乘积之和。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另行计算。权利人请求惩罚性赔偿的,可以选择按照下列方法确定赔偿基数: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或者权利使用费。
法定赔偿数额不得作为计算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是指侵权人因侵害知识产权所获得的财产性收益,通常是指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但对于主要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计算其销售利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 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友情提示:有类似法律问题可直接向专业律师发布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