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管理的问题杭州市红菱社区的退休职工章麒,说起养老保障直竖大拇指。1998年他从原杭州轴承厂退休,当时社保体系还不健全。企业改制,员工大批下岗,退休职工更是没人管,“养老金一拖好几个月,医药费更是一分钱都报不了。”幸运的是,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太久。2000年,章麒原厂退休职工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养老金再没拖欠过,章麒有了医保卡,看病也不再发愁了。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设有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阅览室、多功能厅,一应俱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说的就是我们这种生活吧。”
农民工工伤保险陈大有从河南安阳来到北京和平里一处建筑工地打工。去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位副部长亲自来到这处工地,向工地负责人及建筑工人们宣讲社会保障政策。今年开春,陈大有发现他有了工伤保险,虽然他最希望的是不受任何伤,但工伤保险还是让他心里又踏实又高兴。“我们农民工也能有保险,真是想不到”。
社会保险李艳在北京一家媒体做编辑已有6年多,收入不低,不过一直没有社会保险。老板说:“给你们多发点工资最现实!”母亲却总在耳边唠叨:“将来年纪大了怎么办?万一生病了怎么办?”在她和同事们的一再争取以及劳动部门的督促下,今年终于传来好消息,单位与所有员工均签订了劳动合同,随即上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并承诺在年底前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安徽保姆周岱兰去年底在上海的雇主家擦玻璃时,不慎从四楼摔下。接受了急救手术后,她陷入医疗费无人支付的困境,后来通过媒体呼吁,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周岱兰的遭遇,折射出进城务工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空白。我国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达9300多万,还有1.3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而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农民工生病了往往要自己掏钱买药,失业了通常要靠过去的积累生活,至于年老后的退休金,对他们而言更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想。当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时,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亟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仅仅是农民工,还包括那些仍在土地上的农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农村老弱人群已不能完全依赖家庭养老。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广大农民期盼,试点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